本報9月16日訊(記者 張斌 吐魯番日報記者 阿部都秀庫爾·斯馬義 通訊員 彭新衛)送走了中秋節,告別了升學宴,又將迎來國慶節,這個秋天你的“人情費”有多高?9月16日,湖南省文史研究館舉辦的“道德建設大家談”活動以“人情往來”為主題,邀請文史館員、倫理學家與社區居民、農民工坐在一起共話“人情負擔”。
  研討會上,省直機關公務員、社區居民和農民工代表結合自身經歷暢所欲言。長沙市開福區水風井社區主任彭淑媛坦言,該社區居民多為中老年人及外來務工人員,在隨機抽樣調查的居民對象中,“人情債”已成一大負擔,例如即將到來的“十一黃金周”是婚嫁高峰期,一家兩三張請柬並不少見。邵陽洞口農民工代表周英峰表示,在農村,以前的禮尚往來也變了味,禮金節節攀升,“不達標”還被人看不起,人情消費不僅成了負擔,還可能傷害鄰裡關係和親戚關係。還有公務員表示,中央和省委出台了一系列改進工作作風的規定,“人情風”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,但要完全剎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
  著名倫理學專家、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唐凱麟教授在發言中認為,既要弘揚中國重禮節、講人情的傳統,也要抵制禮節人情的商品化、權力化和庸俗化等傾向,恢復禮節人情的本來含義,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。著名教育學家王沛清等館員認為,要把“人情往來”納入“禮”文化的健康軌道,繼續加大中央“八項規定”和“省委九項規定”的執行力度,加大對幹部的官德教育和媒體的正面宣傳力度,引導社會風氣,有效遏制“人情風”愈刮愈烈。  (原標題:“人情費”?“人情債”!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f92yfzn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